Zhuanlan.zhihu.com p 470421627
1. 写在前面
疫情逐渐消退,当年一些经验也早已过时。结合我的一些新的体验,增删内容,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!
2. 保研术语解释
bar 指的是学校的门槛,挑选候选人的标准
oq 部分学校或者实验室的一些招生策略,对于一些实力远超往年招生平均水平的学生报考,学校/实验室认为达成双选的概率很小,因此将入营等名额留给更可能达成双选的同学
强com 学院权力较大,通常是学院统一审核简历决定谁来入营
弱com 导师权力较大,入营等名额会更多参考导师的意见
套磁 指向导师发邮件自荐,推荐自己
3. 关于简历
在我看来至少要提前准备以下几点:
简历(CV)
- 要有证件照和联系方式(让导师能通过你的CV联系到你,至少有电话和邮箱,有些导师就是从CV里信息加你好友)
- 要有GPA,排名,英语四六级,最好有奖学金,竞赛,如果有出国经历更好
- 重点写项目经历,我会控制在3个项目,说一下自己在项目中什么角色,做了什么,成果有哪些,最后收获是什么。在我的经验里,自己重点展示的项目通常有两种,第一种是成果非常突出,说明自己能力很强;第二种是匹配度非常高(这个目的主要是说明自己对老师的领域有一定的掌握,不是从零开始,大家还是希望招一些有基础的)。第一种可遇不可求,但是第二种门槛较低,也可以拿平时的项目或者大作业进行包装。
- 个人建议计算机领域的简历走简洁风,突出重点,节约大家时间
- 最后请压缩成1页
个人陈述(很多地方都需要这种文书)
- 个人基本情况介绍
- 个人科研经历介绍
- 个人研究兴趣
- 个人未来规划
导师推荐信
- 推荐信其实不同院校往往有自己的格式要求,早准备不一定有用。不同于国外,就我观察,国内推荐信感觉权重占比不高,更多时候是院校要求后,有就可以。
4. 关于导师选择
选导师非常重要!!!请务必重视
我就分享我选导师一些小tips
4.1 如果能有实验室的学长学姐当然是最好的,或者有同一学院的学长学姐帮忙问问。大家最好是不要抱有太大的捡漏心理,因为不少人在不太了解的情形下所谓的捡漏其实也是雷,靠谱的其实已经相当不错。(不踩雷就是半个胜利)
4.2 到网上查查老师的风评,大概的评价与成果。
4.3 如果能查到实验室的学生,看看是否有延毕现象,延毕是否严重,去向如何。一般能清楚写毕业去向的多少会更靠谱一点。
4.4 看看导师主页和Google scholar最近的paper
- paper是不是领域顶会
- 引用量(不过这个指标比较难量化,冷门一点的领域就算是好paper也难被引用,但是引用量高一般相对更好)
- 导师把自己放的位置,是否存在抢一作(老师如果一作paper太多其实要多注意,首先排除是不是老师学生期间或者刚入职发的,这种没有问题,如果入职很久还是经常一作,需要多关注学生的Google scholar,看看大家能不能发一作paper)
- 通过老师最近发的paper了解老师最近在研究哪些领域
- 导师的合作者都是谁顺便查查合作者(如果主页有名单还可以和实验室里的人对一对,看看他们都在paper哪些位置)
- 查查导师的h-index,不同领域h-index相差很大,研究如果偏冷门在h-index比较吃亏
- 读读最近paper(如果实在没时间读读Introduction),还方便套磁。
4.5 看看导师最近的项目,是什么级别的。对于老师来说,项目一般会比发paper更重要一点。看看自己对项目是否感兴趣(毕竟项目一般学生还是主力)
4.6 和导师多交流,多聊天,多了解导师是否契合自己的需求。
5. 关于心态
我自己在保研中的心态是相当不好的,总担心自己没有学上了。但是事后觉得自己的担心也太过多余,当时总有点当局者迷。其实在保研中被拒绝也是很正常的现象,你也不太清楚学校/老师内心想要招的学生是什么样子(学校一般有自己的偏好,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的雷点),自己的竞争者都是什么水平,多尝试。
6.关于保研经历
我之前的保研经验应该多多少少时效性都过期了,我就分享一点上海交大的保研夏令营,这个目前应该还是有效的。
上海交大分为直博和硕士两个营,分开的流程也不一样。硕士强com,流程是机试+面试,过了机试后招老师双选相对容易。直博是弱com,入营前最好联系好有意愿的导师,流程中我那一年只有面试,同时通过率非常高。直博更在于是老师愿意招生,老师的博士名额也比较稀缺,最好可以较早去联系占坑,手慢可能真无。
7.写在后面
自己的导师很nice,自己也非常满意最后的结果,保研顺利!
自己这一路上也有很多人的支持,尤其是很多学长学姐的定位,解惑与支持,我对他们也非常感激。我也希望自己也可以帮到学弟学妹,薪火相传,祝大家都保满意的院校!